雷火竞技首页

成都艺术面包师 用面团捏出奇幻“美食宇宙”

小编

  隐约可见血管和肉色的恐龙,晶莹剔透、多汁饱满的荔枝与石榴,还有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跳出来的牛蛙……你敢相信,这些逼真到分不清是食物还是雕塑的作品,竟然是用手“捏”出来的面包?

  这些“奇葩”但精美的作品,均出自成都一名艺术面包师之手。从去年开始,王波将他日常设计制作的艺术面包发到社交平台上,与传统面包不一样的外形、各种小众但极具冲击力的题材,让他的雷火竞技作品迅速在网络上爆火,其中,有单条帖子点赞量超9万、评论达1.6万。

  17年前,王波开始接触烘焙。那时,他20岁出头,从四川到江浙沪,进酒店当学徒。为了学到真本事,他常常自费拜访名师,“看到哪位师傅做得好,就交点学费去请教”。

  之后,他开始不满足于“闭着眼”都能做的常规烘焙,而是转向了艺术面包领域。“艺术面包最初是用于参加比赛,是各大国际国内烘焙赛事的比赛必需项目。除了比赛之外,艺术面包还可以用作摆设装饰,供售卖和观赏。”在王波看来,烘焙的魅力,也正在于能够用普通的面团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制作艺术面包的过程远比想象复杂,造型制作是核心环节。“以恐龙为例,在制作之前,我会先研究恐龙的骨骼结构,再到牙齿、肌肉、血管、皮肤,上色时,还会使用南瓜粉、火龙果粉、菠菜粉等果蔬粉,呈现出黄、红、绿等自然颜色。”王波介绍,上色的手法也有讲究,“如果想呈现皮肤的质感,就用刷子将色素刷上去;如果要追求光滑和颜色的均匀,就要用喷壶。”

  “为了呈现不同的质感,我们往往还会采用果糖、糖浆等其他甜品的元素。例如,在荔枝造型的艺术面包中,我会用糖塑形,呈现出荔枝果肉晶莹剔透的质感。”王波表示,配方调整、形状定型、烘烤温度、发酵时长,这些因素也将大大影响最终作品的外形与口感,因此需要不断试错,“从构思到成品,少则两三天,多则一两个月。”

  3年前,王波选择回成都创业,希望在家乡开辟新的可能。“除了在网络上分享自己创作的艺术面包外,我还在接一些游戏IP的定制,一个人物形象价格能达数十万。同时,每年有不少要参加世界级面包制作大赛的选手,也会前来培训。”

  不过,他并不满足于停留在“吸睛”的层面。“我想要的不是‘好看不能吃’,而是既好看又好吃。”王波强调,比赛用的艺术面包因为体积较大、制作时间短,往往需要烘烤得很硬,无法入口。如今,他正在尝试将艺术面包推向大众市场——比如研发鸡腿、鸡爪等造型的面包。

  在王波看来,这既是创新,也是面包市场必然的发展趋势,“现在市面上的面包大多出自中央厨房,口味趋同。只有做别人没做过的东西,才有竞争力。我希望能够将艺术面包融入日常售卖,目前,国内几乎没有面包店这样做过。”

  “四川人爱吃,注重精致,这跟艺术面包的气质很契合。”王波认为,艺术面包在成都有很好的发展土壤。近年来,成都已成为全国新茶饮、新烘焙的重要试验场,不少品牌选择在这里开出首店。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成都落户海内外首店超4000家,连续6年保持增长。(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吕佳羽)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